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(xí)聽
誦讀拼音:德建名立 (déjiànmínglì),形端表正 (xíngduānbiǎozhèng)??展葌髀?(kōnggǔchuánshēng), 虛堂習(xí)聽 (xūtángxítīng)。
注釋:習(xí):長期反復(fù)地做,逐漸養(yǎng)成的不自覺的活動。
解釋:養(yǎng)成了好的道德,就會有好的名聲;就如同形體端莊了,儀表就正直了一樣??諘绲纳焦戎泻艉奥晜鞯煤苓h,寬敞的廳堂里說話聲非常清晰。禍因惡積,福緣善慶。尺璧非寶,寸陰是競。
解讀:德建名立,形端表正
這兩句話著重討論了德與名、形與表的兩種關(guān)系。“德”與“名”是一對,名是名利的簡稱。人沒有一個不追求名利的,說不想那是因為沒有條件與機會。人求名利、求好的果報就應(yīng)該種好的因,種瓜得瓜種豆得豆。“德”是因“名”是果,德建才能名立,因好果必好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如果我們反過來,倒果為因,只求名利不管德行,那是緣木求魚。“缺德”哪里能求到“善果”呢?古人說“德是搖錢樹,信是聚寶盆”。有了德才能童叟無欺,有了信才能貨真價實,這樣做貿(mào)易不想發(fā)財都不可能。這就是孔子在《易經(jīng)?系辭》中說的:“善不積不足以成名,惡不積不足以滅身?!?/p>
由此再進一步要明白道與德的關(guān)系。德者得也,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五千言,前面三千字為道經(jīng),后面二千字為德經(jīng)。道為理體,譬如我們出門之前要看地圖,定好方位,然后開車出發(fā),就是德,不去永遠沒有德。明道不行道,永遠不會有德。道與德很難兼得,有道的人不一定有德,有德的人不一定有道,只有得道的人才是道德兼?zhèn)?。否則就是“有道無德,必定招魔;有德無道,一座空廟”。不積功累德,一味地盲修瞎煉,一定會走火入魔,因為修行沒有資糧。外表道貌岸然,實質(zhì)浮躁虛飾的人,內(nèi)里一定是空的,因為他根本沒有明道。
“形”與“表”又是一對,這里的“形”指的是人的整體形態(tài),身心兩部分都包括在內(nèi)。心正才能身正,身正了儀表容貌自然端正。人的形體健美、容貌姣好的根本在于心地,整容化妝是沒有用的,起碼不能長久。所以善良之心能將人變丑為美,歹毒之心會使人面目猙獰。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陳希夷的《心相篇》,其文著重談的就是心與貌的關(guān)系。
為什么“形端”就能“表正”呢?這就談到諸子百家里的《管子》?!豆茏印肥侵袊鴼v史上,也是世界歷史上談管理學(xué)的第一書?,F(xiàn)代管理學(xué)上自以為是新發(fā)現(xiàn)的東西,其實都可以在《管子》中找到雛形。管子是齊桓公的首相,他通過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幫助齊桓公富國強兵,使齊國一躍成為春秋諸國之首?!豆茏?心術(shù)篇》中說:“形不正者德不來,中不精者心不治。正形飾德,萬物必得”。管子認(rèn)為,人的身為館舍德如貴賓,館舍不打掃干凈就不可能留貴賓常駐。為了留住“德”這個貴賓,我們的身體,這個館舍就一定要端正。形體端正了,內(nèi)心的德建立起來了,儀容儀表自然而然就端正了。